此间时令丨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全中南最青春、最洋气、最活泼的微信公众号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学林 | 知世 | 夜灯 | 风物 | 群聊 | 热点 |
今日/处暑
●
炎炎暑光,悄悄远逝
打开窗,秋景渐见
暑去,寒至
日历,像沧桑的老者
在冷静地提示,处暑到了
这天以后
热滑向凉的一边
大地,不再沉重地喘息
而以匀缓的节奏
迎来清爽的秋日
古籍
渊源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成熟。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说是暑气消退,那温度是必然要降的,但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华南、西南、华西进入9月,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进入9月,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所言“一场秋雨一场凉”,大抵就是如此,暑气随着轰隆的雷暴消散,寒凉伴着潇潇的密雨洒落,这就是秋要来了,夏要走了。再怎么争执,也是要一决高下的。
就这样,寒来暑往,年复一年。
祭祖
正道是“生年不满百,”死亡是每个正常人都要经历的事,在中华的文化里,死亡只是个过程,而非结局,于是“常怀千岁忧”的生人就开始操心死者在地府的各种事宜。中元祭祖便是如此。
“中元节”俗称“作七月半”。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放灯
国人对带有“故”字的词语,向来是有带着淡淡哀愁的难忘情愫。故园,故事,故乡,故人。就像曾今的一些烟叶盒子上似乎会写着的“与君初相识,如若故人来。”透着些淡淡的烟火气,又飘忽在空中,很于世独立的样子。我与阁下是为何如此的熟稔?莫不是前世今生?见笑见笑。再年长一些的人,是很信这一类的,于是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为已去的故人送去些许光明,或是人间的热乎气,也是可以的。河灯大概就是寄托了他们这些心思的载体了。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这个习俗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的画,蜿蜒的河道,荡漾的柔波,随着涟漪静静飘远的河灯,橹声细语里的灯影,熟为生者,何为归魂,为表为里,为体为灵。为生的想着已死之人的饥寒交迫,筚路蓝缕,今生已休,来世不望,托愿河灯,照魂回溯。虽曰生死契阔,难忘往事蹉跎。
你要走,我难留,寄予愁心灯华收,随君直到冥河头。
食鸭
“死者长已矣”但生者的故事还在继续。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说民俗怎能绕开“吃”这个字眼。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其因是老鸭味甘性凉。做法也花样繁多,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
吃完了鸭子,就该去消消食了吧。
出游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如此良辰好景,怎能虚度?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长江二首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鄂)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东北)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闽南)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闽南)
处暑萝卜白露菜(上海)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安徽)
处暑早,秋分迟,白露种(冬)麦正合时(宁夏)
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浙江)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一河装(四川)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河北)
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河南)
处暑处暑,热煞老鼠(江苏)
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西北)
1.穿着: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2.睡觉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3.室内: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防病: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5.饮食: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今天推荐的散文《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在那炮火纷飞的年代中,写下这篇带着烟灰色泽的文章。他爱他的故都。用眼睛抚摸过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光影都完好的储存在这笔墨指尖,芦花苍苍,柳影斜疏,寒虫唱晚,钟磬余声就连洒扫庭除后的尘土轻纹也是被仔细数过的。
作者是那样爱着故都的秋,爱到就这样消融在其间,沾染了秋的淡淡凉意,寂寂风声。在那个支离破碎,出路难寻的岁月里,化成了故都背景中一个苍凉的秋影。
处暑中的大地是慷慨的,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一片丰收的喜悦,古筝曲《渔舟唱晚》就这样诞生了,转轴拨弦,珠落玉盘...这是不同寻常的秋日私语,没有戚戚复戚戚的呻吟。倒是将中华人民在与大自然不屈不挠抗争后的兴奋表现了出来。
炎热离开,浓浓暑气被南下冷气驱散
剩下的,是中和过后的一阵凉凉
恰与,在家的你,或未归家的你
共度这进行中的假期
今日处暑
暑假里的最后一个节气
小团子的小伙伴们
开学的准备大家都做好了吗
放假前的小目标都完成了吗
假期里面有趣的小故事
要不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共享
此间时令丨板块介绍
“二十四节气”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是中华传统瑰宝
是古人诗意栖居的创造
更是大自然说给我们听的语言
此间时令
让中华传统文化发声
献给热爱生活的你
往期精彩回顾☟☟☟
共青团中南大学委员会
中南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编辑丨农金素
文案丨赵敏
责编丨李育
图片丨网络
欢迎关注共青团中南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平台
投稿邮箱:csuxiaotuanzi@163.com
官方微博:@中南青年志